學鋼琴 樂理 找鋼琴伴奏 的首選 Piano Music Theory Piano Accompaniment Course

CANDY 音樂教室 CANDY MUSIC STUDIO

  • 鋼琴課程 Piano Course
  • 5級樂理課程 Grade 5 Theory Course
  • 鋼琴伴奏 Piano Accompaniment

專業鋼琴導師: Miss Candy Ho
學鋼琴 樂理 找鋼琴伴奏 的首選

  •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文學士(榮譽): 主修鋼琴,副修聲樂
  • 聖三一音樂學院鋼琴高級演奏文憑 LTCL (Distinction)
  • 聖三一音樂學院鋼琴演奏文憑 ATCL (Distinction)
  •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八級鋼琴 (Distinction)
  • 香港青少年表演藝術節2014亞軍金獎(鋼琴公開組)
  • 第六屆香江盃藝術大賽 (音樂) 金獎 (公開組 – 青年組)
  • 2014亞洲學生鋼琴比賽中贏得第三名 (公開組)
  • 已任教鋼琴5級樂理及擔任鋼琴伴奏多年

Professional Piano Teacher: Miss Candy Ho

  • BA (Hons) in Music (CUHK): Major in Piano Performance, Minor in Vocal Performance
  • LTCL in Piano Recital with distinction from Trinity College London
  • ATCL in Piano Recital with distinction from Trinity College London
  • Grade 8 Piano with distinction from ABRSM
  • First Runner-up and Gold Medal Award (Piano Open Class) in the Hong Kong Youth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2014
  • Third Prize (Piano Open Class) in the Asia Music and Speech Competition 2014
  • Gold Medal Award (Open Class – Youth) in the 6th Hong Kong Arts Contest (Music) 2014
  • Have been teaching Piano, Grade 5 Theory and being Accompanist for many years

如對課程有興趣,歡迎與本人接洽。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email: candyhsy1111@gmail.com

再談練習 About Practice

練習四式

文:彭雯蕙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21120/expbc/mpb22.txt

在教學日子裏,我經常被問到如何協助子女練習的問題,其中大部分都跟「練習時數」與「成效」不相稱有關,當中發現不少學生在彈奏時缺乏思考和聆聽,因此未能對自己的彈奏作出分析,及時矯正錯誤,最終導致練習失效。其實,只要緊守四大原則,恒常的練習都能變得高效率。

在開始練習前,家長必須提醒子女重溫教師的筆記,清楚了解樂曲的要求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年幼的兒童,家長額外的指引更為需要,這可幫助子女在練習時明白老師的指引。當子女明白練習目標後,就可以把每個目標逐一練習。每次彈奏時可用四個步驟來評估自己的彈奏,這些步驟可用四條問題(4Ws--What ?Where?Why?How?)來表示。

1.彈奏了什麼(What)?:初步評核自己的彈奏是否達到老師的指引。

2.哪裏出錯呢(Where)?:如果未能達標,學生需找出錯誤的地方再練習。

3.為何出現錯誤(Why?):當學生鎖定錯誤範圍後,必須明白導致錯誤的原因,如用錯指法或音準失誤等……

4.如何矯正錯誤(How?):經過仔細思考後,學生應作適當調整,避免重複相同錯誤。

通過這樣的分析思維,能提升學生的聆聽和集中力,練習成效也相應增加。小朋友從小培養這種思維訓練,不但有利音樂學習,日後更可應用於其他生活和學科範疇。家長應鼓勵子女以細心聆聽、多加思考的態度來練習,這遠勝於以「次數」或「分鐘」為準則的練習。

音樂與想像力 Music and Imagination

Candy老師一直也認為音樂與想像力有莫大的關係,不妨細閱一下蔡博士文章,看看箇中的關係。

想像力,起來吧!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10208/expbc/mbc5.txt

一個藝術作品的誕生有賴於人們的想像力。製作技術雖然重要,但若沒有人們腦子裏的思想表達,這件藝術作品就等同無靈魂的驅體,失去了其欣賞價值。

每個人不分大小都能憑自己的想像力去表達思想感情,且因人而異,無絕對的標準。譬如,每當我聽到一首活潑的樂曲時,便聯想到一堆朱古力豆灑滿地上,發出滴滴達達的聲音,令我心情愉悅;但同一首樂曲在別人耳中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也許會對他造成不安、焦慮的情緒。然而,我們的想像空間是獨立存在的,不能指說對方對或錯;這也等同小孩與大人的思維,也是全然不同的。

孩子的想像力常會被音樂激發,他們會用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去表達。相信很多家長曾看過以下情景:你的孩子會一面彈琴一面配上一段大人聽不懂的歌詞,肆無忌憚地唱起歌來;或一面彈琴一面扭動身體,編出一段令大人發笑的舞蹈等等。這就是他們利用音樂表達思緒的方式。他們所處的世界並非大人所能了解,因此我們不可以因為「不懂」他們的表達方式,或覺得他們的行為「失禮」而阻止。相反,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發揮其想像力,將生命注入音樂。所以,孩子學音樂時,家長可以從旁協助,用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激發其想像力:

1.「視覺想像」(Visualization):當音樂響起時,問問孩子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情景,什麼地方?做什麼?有何人或事物?如身臨其境,一一描述;

2.「口述方式」(Verbalization):這次可以問孩子聽了一首歌後,心裏有什麼情緒反應或故事(故事可以是他們生活中的點滴),然後任意讓他們配合音樂Rap或唱出來;

3.「思聽模式」(Audiation):此種方式是要讓孩子聽了音樂之後啟發腦中另一個聽覺,也可說是一種「弦外之音」。 譬如,一首曲子可以讓人聽到雨聲、狗吠聲、火車聲等。只要孩子認定了某種聲音,彈出來的韻味必會加倍吸引。

家長要切記,引導孩子想像時,必須要從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讓他們盡情發揮。從小培養豐富的想像力,對日後孩子的邏輯思考、應變能力和領導技巧有無法計量的益處。

鋼琴、電子琴、數碼琴 Piano、Electronic piano、Digital piano

電子琴或數碼琴能代替鋼琴?

文:彭雯蕙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30305/expbc/mpb24.txt

小朋友初學鋼琴,不少都是以電子琴練習,父母會等到確定孩子的學習意欲,才會考慮購買一座鋼琴。然而,以電子琴或數碼鋼琴練習,對初學者會否產生不良影響?

電子琴鍵輕 礙學習正確手勢

許多家長認為電子琴和鋼琴同屬鍵盤樂器,分別不大;加上電子琴的價格相宜,佔用空間較小,自然成為家長的首選。不過,彈奏鋼琴依賴手部及手指力度來控制琴鍵,從而產生適當的音色和音量,因此,琴鍵的重量對此有直接的影響。電子琴琴鍵較鋼琴為輕,孩子只要輕輕觸碰,聲音便輕易地響起來。若長期以電子琴來練習,初學者便不能熟習彈奏傳鋼琴應有的力度和控制。再者,輕量的觸鍵未能讓孩子鍛煉手指肌肉,建立正確穩固的手形,長遠會妨礙孩子的技巧發展和彈奏,對其學習造成深遠影響。

數碼琴難模仿觸感和音色

至於使用數碼鋼琴又如何?近年,數碼鋼琴的發展已較進步,其模仿傳鋼琴「觸鍵感」的逼真程度,也近乎完美;可惜,傳鋼琴是以敲擊弦線發聲的,當中產生的觸鍵感覺,仍無法完全被模仿。另外,數碼鋼琴是透過內置喇叭發聲,聲音的傳遞有別於傳鋼琴,對初學者來說,建立對音色的敏銳感是十分重要的。最後,基於環境因素,很多家長要求子女在練習時,把音量調至較低水平,避免造成滋擾,但這樣會使孩子對聲音的產生和手指力度的運用脫節,令孩子無法有效地在控制音色的技巧上完善地學習。

初學者使用傳鋼琴學習,有助建立正確的基礎,如手形、手指運用、彈奏技巧等,為長遠的學習奠定穩固的根基。當他們擁有良好基礎後,再使用電子琴彈奏其他不同風格的音樂,便會控制自如,得心應手。

練習方法 (6) Practice Method (6)

練琴不能單靠感官
不可不知的練習秘訣(六)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20410/expbc/mpc17.txt

最常聽到學生對我說: 「老師,我在家裏(或琴房)的表現比在老師這裏熟練得多。」 「不知道為什麼在台上演奏時總沒有在家裏彈得好。」 聽到這番話,我大多是相信的。若要解釋其所以然,那就得從 「練習方式」(learning styles)講起。

學生的練習方式五花八門,這裏我只提出幾種:

1. 視譜法(Sight reading)--採用此類練習法的學生非看譜就彈不了,他們的思維受到音符的限制,腦裏從來沒有記下任何樂譜的內容(包括音符),若突然拿開樂譜,他們的手也立刻停下,就像沒有油的車一樣。

2. 聆聽法(Hearing)--靠聆聽練習的學生多不勝數,他們多用聽力將音符逐一記下。這不是因為他們懶得看譜,而是部分學生發現耳朵的分析能力比眼睛出色,因此聆聽變成為他們最佳的練習方式。但由於音樂種類和其難度的深淺度太廣泛,單靠聆聽練習是很艱難的,除非此人擁有驚人的記憶力。

3. 感官習慣(Sensitivity)-- 某些學生練琴時,必須要在特定的環境才能 「順利」 彈奏。那特定的環境必須滿足他的官感要求,包括房間光暗、音響、琴鍵的觸感、人數多寡等等,微小的改變都會讓他們亂了分寸,影響彈奏。

學生見到老師,難免會緊張,此時慣用視譜法的學生可能會一時頭腦空白,手指不知從何彈起,嚴重影響表現;有時老師要求學生從某一段落彈起,習慣聆聽法的學生也會當場愣住,因為平日練習習慣由頭聽到尾,現在要從某段開始,一時反應不了;至於感官性強的學生,來到老師的家裏,無論琴的聲音和觸感都不同,表現自然大打折扣。

■練習小貼士--分析法練習

要克服以上問題,首先要做到思維獨立,不被視譜法或聆聽法的缺點所限制。這裏不得不提到另一種練習方式--分析法(Analytical)。分析法的練習要求學生深入了解樂譜,將樂譜分析透徹並將各項內容(如音符、指法和其他指示)輸入腦裏,像是在電腦裏儲存檔案一樣。如此一來,當彈奏者演奏時,腦子便能有系統地發出各樣指示,無論是樂譜上的音符、指法、手指的位置等,都能理性地去控制,而非憑眼耳的無意識動作去實行。要實踐分析法的練習,首先要做好計劃表,寫明每次練習的範圍,最好採取小範圍練習,之後便詳細地閱讀範圍內的內容,如音符、音程、和弦、調性、升降記號等,慢慢記熟,不要焦急。閱讀完畢後才慢慢練習,一面練一面再認清樂譜,直到完成為止。

分析法練習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思維的獨立,令彈奏者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以理性和清晰的頭腦指示雙手完成任務,而不會因緊張或環境改變就亂了陣腳,這也肯定不是學生想遇到的經歷。

練習方法 (5) Practice Method (5)

練琴時間長短非成功指標
不可不知的練習秘訣(五)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20214/expbc/mpc16.txt

「每日固定練習X分鐘,是每日的一項功課,只要練完所需時間,就算圓滿交差……」這個觀念植根在許多小朋友心裏,他們認為練習的果效是以時間(如每日30或60分鐘)為指標,練習愈久,進步愈多,只要遵循指定的時間練習,效果必佳。雖然我們知道這個是不正確的觀念,但部分小朋友卻深信不疑。

一名家長透露,孩子每日固定練琴30分鐘,每到第29分鐘,就會自動自發收拾琴譜準備「離場」,分秒不差。在老師面前,孩子自豪地報告他如何按足時間練習,但當老師覺得他的表現不佳時,這名孩子就會很沮喪地想:「明明都按足時間練習,怎麼會不達標,我究竟錯在哪裏?」聽了這名家長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會問:「是啊,究竟錯在哪裏?」其實答案就是--這個孩子只注重完成表面的練習程序,而把最重要的「練習果效」拋諸腦後。就如烹飪時,只顧將材料倒入鍋中,而不理會味道如何一樣。

「只重表面過程而輕果效」的練習,得出的成果多是不如人意的,表現出來的成果多數是不完整、不純熟的音樂;缺乏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就是練不好的最大原因。孩子養成如此習慣的成因很多,包括:

1.孩子本身的個性:如急性子、耐心不足;

2.老師或家長灌輸的觀念:認為進步的關鍵在於練習時間的長短,而非練習的方法;

3.興趣下降。

練習小貼士

首先,老師和家長必須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明白練習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如克服某一段技巧或完成某一首曲子;而為了達到目標,練習時間是有彈性的。有些較易的技巧,只要花上十分鐘便可;但有些較艱澀的段落,則要花上較長的時間練習。學生若太執著於練習時間的長短,很容易落入形式化、交差式的練習模式。另外,家長亦可要求老師清楚列出每星期的練習目標,並詳細寫明練習的方法。老師亦可改變檢查作業時的方式,由原本叫學生記下每日的「練習時數」(Time Spent),改成每日的「達標指數」 (Goal Completed)。若發現孩子因為興趣下降而不積極練習,應請老師盡量調整課程內容,務求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練習方法 (4) Practice Method (4)

戒除「暴食」練習陋習
不可不知的練習秘訣(四)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20103/expbc/mpc15.txt

這次我要為大家介紹什麼是「暴食型」的練習型態。所謂「暴食型」練習是指學生想在短時間內吸收老師在課堂上要求的各種技巧和觀念,同步練習,但因一時無法完全消化,因而出現一種練習狀態堵塞的現象,結果是一事無成,學生既感到身心疲累,亦看不到進步。乍聽之下,我們會覺得這是學生努力的表現,求好心切,怎麼會是一種陋習呢?

的確,這是學生好學的正常表現,也正因為如此,許多老師有時很難判斷學生練習時的問題根源,因這類「暴食型」的練習型態常出現在「勤力型」的學生身上。這類學生多為有規律、有目標的孩子,他們明確知道每星期的練習內容和目標,對自己的練習結果充滿期待,但時間的緊迫促使他們想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成果,因而養成「暴食型」的練習習慣。這種練習法的特徵,就是學生把練習內容(如音準、節奏、強弱、層次、表達等)混為一體,企圖一次性完成,一次性吸收。他們慣性地將練習的所有內容從頭練到尾,若發現有不足之處,會再重複由頭至尾練一遍。這種練習法存在許多缺點,包括:

1.學生無法即時消化,練習目標無一達成;

2.練習成果粗劣,達不到精緻的程度;

3).腦無法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訊息,練習進度反而缺乏效率,浪費時間。

■練習小貼士--小口小口地吃,慢慢咀嚼吞嚥

此時老師的教導指正非常重要。老師可為學生制定練習的計劃表,將練習範圍縮小,訂立小目標。以一首練習曲為例,學生可以先從認清音符和節奏手,當完成了音準的練習後,再解決技巧問題,緊接是音色、層次等潤飾處理。老師必須清楚訂立標準,究竟每部分練習要達到哪一種程度才可以延續下一個練習,否則,有些學生因為還沒有改過暴食的習慣,又會急忙草率地完成各個小目標,結果是原地踏步;老師也可以製作練習表格,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小目標後,可在表格上畫上記號,作為練習指標。當然,要學生改過這類練習習慣的方法還有很多,家長可以多與老師分享討論,尋求最佳解決之道。

練習方法 (3) Practice Method (3)

反覆練習不得法 愈練愈差
不可不知的練習秘訣(三)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11206/expbc/mpc14.txt

日前收到一名老師查詢,談及學生練習時的問題,與我近日跟大家討論的主題相近,可與讀者分享。原來這位老師早前為學生選了一首有關歷險記的鋼琴作品,樂曲的開首充滿了險境,學生反覆練習仍不能闖關,故來請教解決方法。

先讓我描述這首樂曲開頭四小節所需的技巧動作:重音→圓滑音→往上跳音→落地→收尾音。

我告訴那位老師,這是高難度動作,並問她是怎麼教法。她回答:叫學生練習15次,直到學會為止。不過奇怪的是,學生愈練愈不理想,愈彈愈失準,音樂的細節愈來愈不明顯,原有的圓滑音、跳音等觸鍵,到最後都亂成一團,甚至還出現節奏和音符的錯誤。怎麼會出現這種情呢?

麻木、分心兩大忌

聽了這位老師的描述,就讓我聯想到,每當音樂會演出前夕,我都會有輕微失眠,那時我就會嘗試數綿羊,由頭一直數下去,很快便會昏昏欲睡。其實練習樂器也一樣,不斷重複練習同一段落,人的精神會進入「麻木(numb)」 的狀態,爾後的練習會逐漸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身體動作,那裏還有細節可言呢?這就是為什麼那位學生的練習每愈下的原因之一。而「不斷重複練習就可練好」的迷思也常誤導學生,他們深信反覆練習是達到熟練的唯一途徑,因此就將練習的重任交給手指,任由手指去做重複的動作,而自己的意識卻想其他事情。事實上,這種練習方式是毫無功效的。「麻木」與「分心」是練習不佳的罪魁禍首。

練習小貼士

只要手腦並用,練習果效必能事半功倍。回到上述個案,那位老師其實可以設計一種「闖關」式練習法;首先,先練好第一到第二小節,彈熟之後,再嘗試挑戰第二到第三小節,以此類推,一關關地闖、環環相扣;同時,亦要求學生將所有譜上的信息(動作、音符、節奏等)都存記在腦裏,一直到學生可以不看譜也能複述開頭四小節的內容。這種手腦並用的練習法,過程中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學生不容易分心。當然,剛剛使用此方式練習的學生會覺得耗時耗力,覺得很不習慣,但最後得出的效果卻是最有效率又省時的,令人滿意。學子不妨一試。

 

練習方法 (2) Practice Method (2)

過度模仿 練習效果低
不可不知的練習秘訣(二)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11108/expbc/mpc13.txt

每次聽到唱片或看到影片分享網站那些出神入化的演奏時,多數正在學音樂的學子都會羨慕不已,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那些藝術家一樣演奏得如此灑脫自然。這種正面的態度可以轉化為一股強大的學習動力,然而,這股動力若沒有被適當地引導,會演變成一種無形的學習阻力。這正是本篇要討論的主題。

宜度身制定彈奏姿勢

音樂學子常常不經意地模仿某位演奏家、老師、甚至同學的演奏技巧、特色和姿勢等,這種模仿心態其實不為過,有些教育家甚至鼓勵小朋友多聽好的演奏、多聽美的聲音和多模仿正確的演奏姿勢等。然而,許多老師亦同時發現,學生多處模仿,學習果效反而降低。問題在那裏呢?經過教育學者一番研究,發現其中最大的問題歸咎於「練習的方法」。研究指出學生在初步接觸新樂曲時會以下列方式練習:

1.按照譜上的指示練習,包括速度記號、表情記號等;

2.仿效某位演奏家(或老師)所用的速度和表現手法練習;

3.仿效別人的演奏姿勢,如按鍵手形、彈跳動作等。

據研究,按照以上方法練習的負面影響包括:

1.在還未充分了解掌握新樂曲的調性、音符和節奏前,就嘗試套用樂譜上所指示的速度/表情記號,練習時就會出現大量錯音、節奏失準等情形,因為此時手指與大腦之間仍未達到互相協調的階段;

2.同理,若自己仍在練習階段,卻想模仿演奏家純熟地演奏,結果多是適得其反;

3.每人必須按照自己手形、指力和柔軟度,制定適合自己的演奏姿勢。若沒有專人指點,模仿他人的演奏姿勢是不當的,且其負面影響是長久的,如指力與速度始終達不到預期標準、缺乏靈活度和時常手痛等,大大影響練習果效。

練習小貼士

在此為音樂學子分享小小建議:

■仿效他人出色的演奏是可以的,但最好等到熟練之後才進行。若對技巧的運用(如姿勢)有疑問,必須先請教老師。

■剛接觸新樂曲時,可以

.盡量避免預先聆聽完美的示範;

.由慢速度練起,從中了解樂曲的調性、音符和節奏。重複練習小範圍,而不是由頭至尾反覆練習;

.暫時拋開表情記號,以深厚的指力(同等大聲)練習音符位置與音準,此種練習方式能加快手指與大腦的記憶過程,加快學習進度。

練習方法 (1) Practice Method (1)

不可不知的練習秘訣(一)

文:蔡迪博士
轉貼至 :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interactive8.cfm?File=20111011/expbc/mpc12.txt

很多孩子每星期辛苦地練琴,最後仍被老師批評沒進步,孩子聽了傷心,父母更無奈,為何親自督導練琴,孩子卻沒有進步。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從這篇開始,我將討論一系列孩子練習時常犯的錯誤方法和心態,並提供意見給家長,以幫助提高孩子的練習效果。

方法錯誤 愈練愈差

重複練習已熟練的段落,有何不可?

首先,就讓我們從「重複練習已熟練的段落」說起。

「重複練習已熟練的段落」可說是學生最常犯的錯誤練習方法之一。學生不斷練習已接近完美的某一段落或曲子,力求讓它們更完美。這種練習方法錯在哪裏呢?答案就在那被孩子故意隱藏的那段「不完美」部分裏。原來那不完美部分充滿錯音、漏音、不整齊節奏等等,全部都被隱藏得妥妥當當。若情持續不予理會,那麼已練習好的段落會更好,差的地方會更差,結果整首曲子變得良莠不齊,聽起來很不完整。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那種練習心態呢?部分原因是出於孩子,部分則出於大人,大人是指老師和家長。當學生上課時,老師都會作出近乎完美的示範,教導學生什麼是漂亮的音樂,這是正確的,但久而久之,學生會認為正確無誤的音樂才會被人接受。而在家裏練琴時,孩子常要在限定的練琴時間內做到最好,為了交差也為了討好父母,孩子會盡量避免錯誤。試想在短短的練習時間裏,孩子會寧願練習C大調音階還是較複雜的升C小調音階?答案可想而知。以上的原因都會令孩子養成錯誤的練習模式和習慣。父母或老師了解原因後毋須驚訝,最重要是作出調整。

改變心態 接納錯誤

要作出調整必須從心態開始。首先父母要告訴孩子,其實彈錯音、漏音、節奏不齊等等不完美現象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肯練習就能改正。家長可告訴孩子練習是讓不好的地方變得更好,而非炫耀已經完美的部分。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將不同段落分類,排列練習的先後次序,從最需要練習的段落開始練,愈需要練習的段落愈要排在前面,餘此類推。父母也可以改變練習的規定,強調重質素不重量(時間長短),告訴孩子只要能克服某一段落的難題,就算完成一天的練習。另一方法是把琴譜打印一份,當孩子完成某一段落時,就用黑色筆塗掉,一步步地克服難題,並把整首曲子在毫無掩飾下完成。